随着平昌冬奥会的落幕,快餐巨头麦当劳也结束了在奥运会的告别演出。
从1976年蒙特利尔夏奥会正式成为官方赞助商,到如今提前三年终止合约,麦当劳和国际奥委会的情缘定格在41年。赞助费用上涨、奥运会影响力下降,以及麦当劳自身的营收下滑,直接导致了双方的提前分手。
实际上,早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美国电信巨头AT&T、花旗银行和希尔顿就已经终止了和国际奥委会的赞助合作;2017年,百威和TD Ameritrade也相继放弃了奥运会的赞助头衔;而平昌冬奥会,通用汽车和宝洁等金主也削减了广告预算。
尽管如此,平昌冬奥会的广告收入却不降反升。据全球第一大奥运转播商NBC的数据,平昌冬奥会的广告收入为9亿美元,比4年前索契冬奥会的8亿美元高出12.5%。
收入的上升,一方面源自NBC对销售策略的主动求变,另一方面则源自新赞助商的不断涌入。
根据NBC的统计,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平均收视率为3110万人,而4年后的里约,这一数字已经跌至2580万——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观众已经通过网络观看比赛。当时,NBC向广告商承诺的收视指标是基于电视端和网络端的两个标准,其中电视端收视人数未能达标。
从2016年开始,NBC不再将收视人数分开统计,而是将两个端口综合计算。这意味着如果算上网络观众及旗下NBCSN有线体育频道的观众,那么此前里约奥运的总收视率将增加7%,相当于多了近200万观众。
于是在平昌奥运会前,NBC在广告销售方面采用了“全观众投送”的新策略。也就是说无论在电视端还是数字端观赛,这名观众都算在NBC承诺给广告商的收视指标内,只要两个端口的观众总和超过承诺人数,即为达标。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在广告销售策略创新的同时,一系列新赞助商、特别是来自亚洲的企业也纷纷入局奥运。
有分析曾指出,麦当劳等企业解约的原因,与奥运会进入亚洲时间不无关系——2018年平昌冬奥会、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都集中在地球另一边。北美市场的时差问题加之不景气的电视收视率,让这些企业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退出自然不在话下。
相反,奥运会迎来了越来越多的东亚金主。2017年1月,阿里巴巴加入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赞助计划(TOP计划),成为未来10年“云服务”及“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的官方合作伙伴,以及奥林匹克频道的创始合作伙伴。此外,日本两大品牌丰田汽车、普利司通轮胎也加入TOP计划,签约至2024年。
而在麦当劳退出后,芯片制造商英特尔迅速“补位”,成为国际奥委会的第13家TOP赞助商。平昌冬奥会,英特尔不仅在5G和VR的直播中提供技术支持,更动用了1218架无人机组成开幕式中的奥运五环标志,刷新了空中同时飞行最多无人机的吉尼斯纪录。
与此同时,韩国的本土企业也不甘示弱。本就在TOP计划中的三星为冬奥会提供了包括官方APP在内的5种赞助,另外他们还大方地向运动员赠送了定制手机。
看来,像奥运会、世界杯一样的大IP,赞助商们永远无法绕行,广告收入一般情况下不会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