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双十一,都是一次检验品牌实力的大考
各大品牌商也是卯足劲,各种促销创意层出不穷
不过,以这样的方式聚集到一起,还是头一回
如果你最近有路过上海大学路
会发现那里突然多出了一面“简历墙”
有趣的是,这并不是实习生简历
而是天猫国际带着100份海外新品简历
准备应聘年轻人的双十一购物车
不只如此
天猫国际还跑到通勤必经的长河路地铁站
应聘都市丽人的购物车
就连杭州主播园区也不放过
以霸屏电梯屏形式、主动应聘主播们的直播间
今年双十一,天猫国际回归商品力本身,发布了全球新品TOP100榜单。同时,以“新品简历“创意呈现,短小精悍地介绍每个商品好在哪里。
100份精挑细选的海外新品简历集体亮相,出现在大学路、长河路地铁站、主播园区附近的电梯屏,精准沟通目标群体。这种线下造势突围,也让天猫国际完美避开线上内卷的双十一营销场。
在这个过程中,天猫国际做对了什么?营销背后逻辑是什么?
100份来自海外的新品简历
应聘消费者双11购物车
心理学上有个心理效应叫:黑箱心理效应。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作出选择,并且更倾向于选择被更多人使用的商品。
对于国内用户而言,大部分海外品牌是陌生且难以辨别真伪,根本无从下手。天猫国际全球新品TOP100榜单,恰好解决了这个购物痛点。
这是一个经过天猫国际联合全球买手,万千消费者进行的筛选的好物榜单,对于用户双11购物具有指导性意义。
那么,如何让全球新品TOP11榜单的首次亮相备受关注?天猫国际的解法是,在兼具品牌信息展示和消费者洞察之间,找到一个共通点——简历。
简历,作为职场人的“身份证”,往往都是浓缩着一个人最专业最具优势的地方。很多来华的海外新品,在海外已经收获了不少奖项和荣誉,借助简历形式集中展示最核心优势,快速打入用户心智。
从新品简历中可以看出,基本只保留两个最有力卖点。比如宝拉珍选双A视黄醇修护精华,保留了“宝拉·培冈力作”、“4.7分好评”两个标签,体现该产品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还有雀巢能恩全护3段适度水解奶粉,保留了“150余年”、“升级6HMO成分”这两个体现品牌实力和研发力的标签。
另外,于品牌方而言,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相当于年终大考,不仅需要与其他品牌同台竞争,各方面也都需要接受消费者的严苛检验。从这里可以看出,海外品牌其实也是借助“应聘购物车”创意,以一种相对低姿态,融入到国内双十一营销战场中,更容易拉好感。
于消费者而言,相比起海报或广告片,“带简历去应聘”是大部分人的亲身经历,更容易引发用户关注。当你在通勤路上,看到一个你从没见过的新品,求职愿望是能够应聘你的双十一购物、收获一个offer,多少能引发大学生群体、求职者的同理心。
同时,这也给我们带来另一种“双十一促销”新视角,从前是品牌方打扮得光鲜亮丽、用各种饥饿营销吆喝着让用户赶紧来抢购,多少都带点“刺激消费”意图。
而现在用户是作为新品面试官身份,这场盛会不只是品牌的狂欢盛宴,更是为我个人而开设的专属招聘会,用户可以慢悠悠地、带着理性的审判眼光挑选,品牌是否“能力强大”、是否能“解决我的需求”。这种“反客为主”的心态,更能激发用户的双十一参与感。
不做消费洗脑,天猫国际有意让火热的双十一慢下来,让用户带着理性目光购物,这也很符合当下年轻人“性价比”、“理智选择”的购物趋势。
100份新品简历背后
是万千海淘消费者亲测好评
在探寻海外好物的过程中,天猫国际也是有意弱化平台,将主动权交到消费者手中。
一方面,借助国内最大种草平台小红书,发起寻找#全球新品TOP100#活动,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博主,实地探寻本地好评的爆款新品。
基于丰富的海外生活经验,海外博主更懂真正深受本地人追捧的好物、同时又能结合中国消费者需求,最后推选出更适合中国人的海外好物。
比如,海外博主@Uta酱巴黎live 推荐的两个备受好评的海外好物,是出了国才知道的当地女孩护肤护发宝藏品牌。@西蒙和安娜 则是推荐俄罗斯丈母娘寄过来的斯维诗超光瓶,这是在本地很受欢迎的产后妈妈内调保养品。
另一方面,由国内达人测评种草,每个达人都能根据自身不同情况体验分享、减少用户选购“踩坑”几率、理智购买。另外,达人本身也是新品强有力的背书。
比如,@越洋博士-Dr.Chen 推荐了澳大利亚保健品品牌的祖师爷—澳佳宝的金萃深海鱼油,@雪莉猴是空姐,则是安利了“世界消音器”ear无线降噪蓝牙耳机。双方的生活经历,更容易使用户对种草产品产生信任。
最后,再由“小二严选”作为本次活动的总收口,对上榜产品进行把关评选、揭晓榜单,将这场寻找#全球新品TOP100#活动、回归至商品力本身。
▼
最后想说的是,作为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考,平台和品牌难免要面对的一个考题是:除了变着花样促销,还能给用户带来什么?
本次天猫国际联合100款全球新品,携手打造的营销共创模式,值得所有品牌思考。
与其费心思挖掘用户需求,不如试试放权给用户,毕竟,用户更懂用户。让用户感觉不是在“被动推荐”,而是在“主动选择”,更能激发参与性。
在用户对营销内容免疫的前提下,品牌更应该注重建立与用户的“共情能力”,在互动中建立更深层的信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