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厨房的地方就有老干妈。你家如是,我家亦如是。作为辣椒酱界的扛把子,老干妈不仅是家家饭桌上的焦点,也是创业者和媒体关注的对象。
有媒体就曾报道评价: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它最大的意义是提高了华人对辣椒的接受度和依存度,改变了华人的口味。
远销海外 辣酱创造红色帝国
毫无疑问,老干妈从最初的白手起家到建立辣酱帝国一直都是品牌故事中的创业传奇,而创始人陶华碧也始终像是女王一样的存在。
数据显示,去年老干妈的年度销售额突破45亿元,20年间产值增长超过600倍,近3年缴税20.62亿元,20年来纳税额增长了150倍…在2015年的胡润百富榜,创始人陶华碧的身家达到了70亿元,从贵州老太化身为“宅男女神”。
与快速增长的财富和老干妈品牌的熟知度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女王陶华碧至今仍保持着绝对的低调,基本不接受媒体的采访。
如今,老干妈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在辣椒调味品市场鲜有对手,并且积极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已然成为民族品牌的海外先驱。
创业发展 激烈的商标争夺战
1989年,失去丈夫的陶华碧为了维持生计,用捡来的砖头和石棉瓦搭成一间简陋不堪的凉粉店,凉粉卖的好,自制的辣酱更成为了人们口耳相传的口碑食品,一时间风行当地。
1996年,经过几年时间的酝酿,陶华碧带领40名员工开始创业建厂,没有生产线,全部工艺都采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凭借一腔热血以及辣酱的独特品质,老干妈很快打开市场。
起先,老干妈创立初就曾申请注册商标,但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以“‘干妈’是常用称呼,不适合作为商标”的理由驳回。
1997年,“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老干妈”品牌广为人知。跟风的仿冒者也蜂拥而至,仿冒的老干妈的产品就像韭菜,割完一茬又长一茬,总也打不完。
这其中,与湖南华越“老干妈”的纠纷尤为激烈和持久,该产品的包装瓶贴与贵州老干妈的极为相似,除陶华碧肖像换成华越刘湘球肖像,以及产品批号、执行标准、生产厂家等文字不同外,其余图案的色彩、图形、文字均相同。
2003年,经过近5年的“老干妈”商标争夺战后,终于在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胜诉中画上句号。
陶华碧的“老干妈”终于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证书,同时湖南“老干妈”之前在国家商标局获得的注册被注销,此事还成为2003年中国十大典型维权案例之一。
凡是带“干”字的辣椒酱都要打假
老干妈在辣椒酱市场上的江湖地位无人动摇,但是模仿老干妈商标、混淆消费者的产品依然存在。老干爸、老干娘、老太婆、干儿子……仿佛有老干妈,各种“老干X”开始借势老干妈的名气充斥于市场,不绝于市场。
早在2000年后,贵阳“老干妈”刚摆平湖南“老干妈”之后,还一纸诉状把“老干爹”告上法庭。
两个品牌因为商标的争夺大打出手,官司纠纷不断。现在,老干妈已经把5元钱的生意做到产值37亿,老干爹却依然鲜为人知,背负“山寨品”的骂名,生意做不大。
经历过残酷竞争成长起来的老干妈,深受仿冒抄袭之害,所以创始人陶华碧的品牌保护意识很强,对打假的态度也很坚决,老干妈公司更是每年拿出上千万的专门资金进行打假。
打假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品牌保护,品牌保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持有商标的所有权。除了每年安排两三千万用来打假的专项资金,老干妈对商标保护也加强了措施。
通过中细软知识产权顾问的查证,现在的老干妈公司全部注册商标已达一百多个,进行了全类别注册,同时还注册了“老于妈”、“妈干老”等防御性商标,这都是为了预防竞争者打擦边球,以防止对老干妈品牌产生负面影响。
关于打假,陶华碧称“凡是带‘干’字的辣椒酱都要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