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知道》报道过,在中国,只有不到1%的产妇采用无痛分娩,而美国的这个数据是61%。在看到这组数据之前,小知也不知道还有无痛分娩这一说,那么在中国为什么产妇不能无痛分娩呢?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专利!
还是先说一说产妇坠落事件
8月31日20时左右,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妇产科一名孕妇从5楼分娩中心坠下,抢救无效身亡。
这一事件发生后,各方媒体纷纷报道,大致原因是产妇疼痛难忍想要剖宫产,但是被拒绝,最后实在疼痛,导致跳楼。
在这里,小知对事实不予置评,到底是家属拒绝剖宫产还是医院拒绝,就让双方扯皮去吧,一尸两命,就算追究后果成功也不能让人死而复生。
而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
小知发现,当很多媒体和公号报道时大多提及的是谁有权利签字的问题、医院不敢做主是怕医闹的问题、甚至你嫁没嫁对人的问题,但是很少人能够真正解决产妇阵痛这个问题。
小知还发现,对于无痛分娩这件事,在中国没有普及,不仅是因为缺少麻醉师问题,更重要的是缺少专利!
什么是无痛分娩?听说外国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目前的分娩镇痛方法包括非药物性镇痛和药物性镇痛两大类。非药物性镇痛包括精神安慰法、呼吸法、水中分娩等,其优点是对产程和胎儿无影响,但镇痛效果较差;药物性镇痛包括笑气吸入法、肌注镇痛药物法、椎管内分娩镇痛法等。
大家都知道,剖宫产率居高,除了中国过去的独生子女政策,另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无痛分娩技术普及率非常低。“无痛分娩”目前医学界应用最广泛的方式是由麻醉医师从脊椎外层的硬膜注射麻醉药,使产妇在骨盆腔肌肉放松、产痛减少八九成的情况下,头脑清醒,活动正常,较为轻松地完成分娩过程。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美国就已经大范围开展分娩镇痛了,哈佛大学附属医院在1989年就已在4万名产妇身上应用可行走硬膜外镇痛。所谓可行走硬膜外镇痛,就是指这种镇痛甚至能让产妇在必要时下地行走,这意味着感觉—运动分离的麻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到1994年,该医院70%以上的产妇均接受这种镇痛方式,效果令人非常满意。现在,在欧洲和美国,分娩镇痛的普及率已经达到85%以上,部分地区甚至高达95%,对于大多数欧美母亲来说,分娩不再是一个令人痛苦不堪的过程,医学技术的发展终于把人类从所有哺乳动物的痛苦中解救了出来。
中国的“无痛分娩”为什么得不到普及?
这么好的方法为什么在全国没有普及呢?小知在南方都市报的相关报道总结了三点原因:
第一点是中国缺少麻醉师:“广州胸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刘刚介绍,无痛分娩由麻醉医生负责开展,无痛分娩中椎管内分娩镇痛是迄今为止所有分娩镇痛方法中镇痛效果最确切的方法,而这种操作需要由有经验的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医师在腰椎间隙进行穿刺成功才能开展。 我国麻醉医师数量严重缺乏,只有8.5万人,如果按照欧美国家每万人配备2.4个麻醉医生的标准,中国应该配备30万—50万名麻醉医生,缺口达几十万人。这导致麻醉医师连续加班,严重透支。”
第二点是定价偏低,医保不报销。进行无痛分娩的2000多元费用不能全报销,能报到700-800元。
第三点是无人知晓。仅20%孕妇知晓无痛分娩,但小知觉得还不一定能到20%,如果不是产妇坠楼事件如此让人深省,无痛分娩还不会有那么多人关注。
但是,以上那些应该都是表面原因,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专利技术,试想,如果无痛分娩的专利技术不需要麻醉师亲自上阵,而是任何医生都能够使用,或者无痛分娩有麻醉之外的其它技术是不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分娩镇痛问题呢?
中国的无痛分娩专利只有14个?
小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上经过检索,搜索关键词“无痛分娩”时只查询到14个相关专利。可以说,相对于其它专利信息数量算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还处于原始阶段。这也说明,我国的医药行业应该从这方面加强专利的申请和布局力度,是从市场上和为产妇创造价值上的双赢举措。
无痛分娩信息监控方法及系统
一种用于无痛分娩的重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这是从药剂方面的专利,与麻醉剂的角度又不一样。
助产无痛分娩泵
镇痛泵
无痛分娩仪
从目前的专利申请看,专利申请方向是从方法、仪器、制剂三方面进行申请的,并且申请数量少,权利人比较分散,也并没有哪家医院或者医药公司能够在这方面拥有抢占市场的权威,所以,未来无痛分娩的市场将大有可期。同时,需求即市场,既然专利本身的实用价值大于市场价值,那么为什么不做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情呢?小知觉得中细软为中国创新加油中包含着为无痛分娩专利申请加油的使命,希望那一天快点到来吧!(来自一位普通女性的呼喊!)